心肺復蘇與ECC指南解讀 內容預覽:
編者按:《2010 美國心臟學會(AHA)心肺復蘇(CPR)與心血管急救(ECC)指南》終于在萬眾矚目下***了。5年來,這部分指南吸引了多學科學者的關注,因為能否挽救更多的心臟驟?;颊?,意味著無數(shù)個生命和家庭的希望之燈是否繼續(xù)點燃。專家們結合5年來的新證據(jù)對指南進行了更新,全文共17章。中華醫(yī)學會急診分會主任委員李春盛教授作為觀察員,曾多次參與指南修訂相關的會議,本報特約李教授帶領您一起精讀新指南。
2005-2010年復蘇科學性進展:自2005年以來,復蘇科學取得了許多進展。此次公布的指南正是在這些新進展的基礎上經(jīng)全球專家們嚴密討論后所修訂的。單人心肺復蘇時,對所有年齡的患者按壓/通氣比是30:2,這是2005年國家會議討論最具有爭議性的議題,也是2005年指南的主要變化。恰好在2005年的國際會議召開之前,有兩個研究的結果證實,無論是院外還是院內的心肺復蘇,其質量都不高。于是,2005版指南推薦按壓/通氣比(15:2改為30:2)和除顫程序(從連續(xù)3次電除顫到1次除顫后立即行CPR)的變化,以最小程度地減少胸外按壓中斷。
急救醫(yī)療體系和CPR質量:巨大的地區(qū)差異.急救醫(yī)療體系(EMS)和醫(yī)務工作者必須識別和加強生命鏈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美國,大量的證據(jù)表明心臟驟停的發(fā)病率和存活率存在著巨大的地區(qū)差異。這也說明了在社區(qū)精確地識別每一例心臟驟停患者并評估其預后,為其提供更多提高生存率的機會的重要性。最近的數(shù)個研究證實,院外心臟驟?;颊撸绕涫悄切┚哂锌沙澬穆苫颊叩拇婊盥实玫搅颂岣?,再一次證實強調足夠的按壓速率和深度、保證每次按壓后胸廓都能完全彈回、盡可能減少按壓中斷以及避免過度通氣的重要性。
研究證明,應用新復蘇指南可提高心臟驟?;颊叩拇婊盥剩@就要求必須加快實施新指南(這個過程可能需要18個月~4年的時間)。實施新指南的障礙包括指令延遲(如需要制造新的訓練物品以及培訓者和救援者的更新時間)、科學技術的更新(如AED的重新編程)以及決策的制定(各個代理處和**調整者之間的協(xié)調、醫(yī)療趨勢和參與調查研究)。
提高CPR效果:兒童和成人選擇不同模式.在過去的5年里,我們不斷努力簡化CPR建議和強調高質量CPR的重要性。亞洲復蘇理事會成員國調查者的大量觀察性研究以及其他研究,進一步顯示了目擊者行CPR對提高院外心臟驟停生存率的積極影響。對大部分院外心臟驟停的成人患者來講,目擊者僅實施胸外按壓的CPR(Hands-Only CPR)獲得的效果與那些傳統(tǒng)CPR(按壓結合人工呼吸)的效果相似。然而對兒童來講,傳統(tǒng)CPR更具有優(yōu)勢。
CPR質量: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盡量縮短停止按壓和電除顫之間的間隔(即盡量縮短電除顫前的間隔)可提高除顫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從具有感知和反饋CPR能力的除顫儀上下載的數(shù)據(jù)可對復蘇團隊提供非常有價值的信息,這樣做能提高CPR質量。這些數(shù)據(jù)能大大提高院內復蘇團隊和院外施救者的訓練質量。院內CPR登記: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國家心肺復蘇登記處(NRCPR)和其他大的數(shù)據(jù)庫提供了關于院內成人和兒童心肺復蘇的流行病學和存活率的新信息。盡管這些內容是屬于觀察性質的,但是這種登記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關于心臟驟停特征和復蘇效果的信息,為今后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方向。
心臟驟停后治療:亞低溫治療有優(yōu)勢.以使血液動力學、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代謝功能(包括治療性低體溫)最優(yōu)化為中心、強調多學科聯(lián)合、組織化的心臟驟停后治療,可提高無論院外還是院內心臟驟停患者自主循環(huán)恢復后的存活出院率。當這種方法作為一個集束化系統(tǒng)性治療時,雖然我們不能確定這些治療中每一種治療方法的作用,但是這種聯(lián)合治療可明顯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存活率。
治療性低體溫被證明能改善昏迷的成入院外室顫型心臟驟?;颊叩念A后。自2005年以來,兩個隨機化研究(同期對照)和其他一些研究(歷史對照)一樣,證實對非室顫型的院內和院外成人心臟驟?;颊邔嵤﹣喌蜏乜蓮闹蝎@益。亞低溫還被證實能有效提高缺血缺氧性腦病嬰兒的神經(jīng)功能的完好存活率。此外,我們正急切等待一項即將完成的前瞻性、多中心的兒科心臟驟停后亞低溫的研究結果。
許多研究試圖識別出將來不可能恢復有意義神經(jīng)功能的心臟驟停后昏迷患者,以及提出了對不良預后預測的決策原則,但這是建立在未經(jīng)亞低溫治療的心臟驟停后研究制定的。而治療性低體溫改變了以前制定的評估不良預后決策原則的特異性。最近的幾個報道證實,盡管神經(jīng)系統(tǒng)測試或神經(jīng)電生理研究能預測預后不良,但經(jīng)亞低溫治療后,仍有一些心臟驟停患者預后良好。
嚴重顱腦損傷病人多存在神志異常、昏迷、躁動等,使之不能正常飲食,并給鼻飼置...[詳細]
鑒于顱腦損傷后病人的特點,胃腸外營養(yǎng)常被選作早期營養(yǎng)支持的手段。[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