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肛裂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肛裂(ICD-10:K60.0-K60.2)
行肛裂切除術(ICD-9-CM-3:49.04)。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病史:排便時、排便后肛門疼痛,便秘,出血。
2.體格檢查:肛門視診可見單純肛管皮膚全層潰瘍,可伴有“前哨痔”、肛乳頭肥大,稱為肛裂“三聯(lián)征”。
(三)選擇治療方案的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學分冊》(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行肛裂切除術。
(四)標準住院日為4-7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K60.0-K60.2肛裂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3.表淺的、經(jīng)過保守治療可以治愈或癥狀嚴重,需要加行內(nèi)括約肌切斷術的肛裂患者不進入本路徑。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1-2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大便常規(guī)+潛血;
(2)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zhì)、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心電圖、胸片X線平片。
2.必要時行肛管直腸壓力測定或纖維結腸鏡檢查。
3.根據(jù)患者年齡和病情可行肺功能、超聲心動圖檢查。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預防性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并結合患者的病情決定抗菌藥物的選擇。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3-4天。
1.麻醉方式:局麻、腰麻或連續(xù)硬膜外麻醉麻醉,特殊情況可選用靜脈麻醉。
2.手術行肛裂切除術。
3.必要時標本送病理。
(九)術后住院恢復4-5天。
1.局部麻醉患者術后即可進食,半小時后可下床活動。
2.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lián)合麻醉者,術后去枕平臥、禁食6小時,補液治療;術后6小時可下床活動,可進流食。
3.每天切口換藥1-2次,創(chuàng)面較深時,放置紗條引流并保持引流通暢;創(chuàng)面變淺后可改為坐浴。
4.術后用藥:局部用藥(栓劑、膏劑、洗劑)、口服藥物和物理治療等。
5.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6.術后異常反應處理:
(1)疼痛處理:酌情選用鎮(zhèn)靜藥、止痛藥等;
(2)術后尿潴留的預防及處理:理療、針灸或?qū)颍?br />
(3)傷口滲血處理:換藥、出血點壓迫或使用止血劑;
(4)排便困難:口服軟化大便藥物,必要時誘導灌腸;
(5)創(chuàng)面水腫:使用局部或全身消水腫藥;
(6)術后繼發(fā)大出血的處理:結扎或電凝出血點;
(7)其他處理:嘔吐、發(fā)熱、頭痛等,對癥處理。
(十)出院標準。
1.體溫正常,無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和/或合并癥。
2.肛門部創(chuàng)面無異常分泌物,引流通暢,無明顯水腫、出血。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手術后出現(xiàn)繼發(fā)感染或大出血等并發(fā)癥時,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與費用增加。
2.伴發(fā)其他基礎疾病需要進一步明確診斷,導致住院時間延長與費用增加。
二、肛裂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肛裂(ICD-10:K60.0- K60.2)
行肛裂切除術(ICD-9-CM-3:49.04)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4-7天
點擊下載:肛裂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肛裂臨床路徑
臨床中有部分為EGFR耐藥突變的患者,如EGFR Ex2Ois,這部分人群...[詳細]
腹部外科手術是普外科治療的核心手段,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一直是影響患者康復及...[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