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骨干骨折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 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
行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9.35)
(二)診斷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醫(yī)療護理常規(guī)外科診療常規(guī)》(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 病史:外傷史;
2. 體格檢查:患肢腫脹、疼痛、活動受限、畸形,反?;顒?;
3. 輔助檢查:X線檢查發(fā)現(xiàn)股骨干骨折。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及依據(jù)。
根據(jù)《臨床醫(yī)療護理常規(guī)外科診療常規(guī)》(中華醫(yī)學會編著,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1. 年齡在16歲以上;
2. 傷前生活質量及活動水平;
3. 全身狀況允許手術;
4. 首選髓內針固定,也可根據(jù)具體情況選擇其他固定方式。
(四)標準住院日為≤16 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 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S72.30股骨干骨折疾病編碼;
2. 外傷引起的單純性、新鮮股骨干骨折;
3. 除外病理性骨折;
4.除外合并其他部位的骨折和損傷;
5.除外對股骨干骨折手術治療有較大影響的疾病 (如心腦血管疾?。?;
6.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六)術前準備(術前評估)0-7 天,所必須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血型、尿常規(guī)+鏡檢、電解質檢查、肝腎功能、凝血功能檢查、感染性疾病篩查;
2.胸部X光片、心電圖;
3.骨科X線檢查,必要時行CT檢查;
4.其他根據(jù)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氣分析、肺功能檢查、超聲心動圖、動態(tài)心電圖、雙下肢血管彩色超聲;
5.根據(jù)具體情況,使用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藥物(術前24-48小時停止用藥)。
(七)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1.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選擇用藥;
2.預防性用藥時間為術前30分鐘;
3.手術超時3小時加用一次;
4.術中出血量大于1500ml時加用一次;
5.術后3天內停止使用預防性抗菌藥物,可根據(jù)患者切口、體溫等情況適當延長使用時間。
(八)手術日為入院第 0-7 天。
1. 麻醉方式:椎管內麻醉或全麻;
2. 手術方式: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
3.手術內固定物:帶鎖髓內針或鋼板螺釘(開放骨折可考慮選擇外固定架);
4. 術中用藥:麻醉用藥、抗菌藥;
5. 輸血:根據(jù)出血情況。
(九)術后住院恢復6—9 天。
1.必須復查的項目: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X光檢查;
2.必要時復查的項目:電解質、肝腎功能、CT;
3.術后用藥:
(1)抗菌藥物:按《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
(2)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藥物;
(3)其他對癥藥物:消腫、止痛等。
4..保護下功能鍛煉。
(十)出院標準(圍繞一般情況、切口情況、第一診斷轉歸)。
1.體溫正常、常規(guī)化驗無明顯異常;
2.X光片證實復位固定符合標準;
3.切口無異常;
4.無與本病相關的其他并發(fā)癥。
(十一)有無變異及原因分析。
1.并發(fā)癥:本病常伴有其他部位損傷,應嚴格掌握入選標準。但仍有一些患者因骨折本身帶來的一些合并癥而延期治療,如大量出血需術前輸血、血栓形成、血腫引起體溫增高等;
2.合并癥:老年人本身有許多合并癥,如骨質疏松、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骨折后這些疾病可能加重,需同時治療,而需延期治療;
3.內固定物選擇:根據(jù)骨折類型選擇適當?shù)膬裙潭ㄎ铩?br />
二、股骨干骨折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 股骨干骨折(ICD10:S72.30 )
行股骨干骨折內固定術(ICD9CM-3:79.35)
患者姓名: 性別: 年齡: 住院號: 門診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 ≤16天
點擊下載:股骨干骨折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股骨干骨折臨床路徑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體,一側或雙側肺內不同的部位,同時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移病灶手術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切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