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婦產科醫(yī)學進展 > 乳腺癌患者揮之不去的疼痛
一項研究旨在判定乳腺癌輔助治療后的患者關節(jié)和肌肉疼痛和肌肉僵直的程度,并與年齡相仿的非乳腺癌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結果發(fā)表于《J Pain Symptom Manage》雜志,
有247位加入乳腺癌隨訪研究的患者參與了本次研究。對照組247位年齡相仿的患者來自乳腺癌篩查和其他乳腺診療中心。我們對兩組中患者疼痛的流行和嚴重程度進行了對比。參與研究的患者的年齡范圍為30-86歲,平均年齡為59歲。癌癥確診后的隨訪時間波動在2-184個月不等,平均28個月。輔助治療包括放射治療(79%)、化療(45%)和內分泌治療(81%)。
62%的乳腺癌患者現在仍感疼痛,而不患乳腺癌的人群中該比例僅為53%(P=0.023)。兩組中疼痛的預測因子包括:癌癥、年齡和關節(jié)炎。而乳腺癌組患者的疼痛預測因子包括:年齡、關節(jié)炎、紫杉醇化療、芳香化酶抑制劑和三苯氧胺。應用Short Form-36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對照組相比,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質量更差。乳腺癌患者中,伴疼痛的患者的生活質量也較差。
該研究的主要結論是:應用紫杉醇化療、芳香化酶抑制劑和三苯氧胺是關節(jié)痛的主要預測因子。關節(jié)痛對乳腺癌患者之后幾年的生活質量有很大的影響。
來自美國City of Hope醫(yī)學中心的Betty R. Ferrell教授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美國目前有290萬位乳腺癌的患者,其中許多人都應用過化療藥物?,F在我們知道,這些化療藥物與遠期獲益相關。護士們會更加關注那些患有乳腺癌、將到基礎醫(yī)療機構進行治療的患者或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
徹底解除這些患者的癥狀對提高她們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護士們應該記錄乳腺癌患者的患病歷史和既往治療經過。需要解決的癥狀包括:疼痛、肌肉痛、關節(jié)僵硬以及其他未報道的不適癥狀。還要評估這些癥狀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例如功能下降、心理反應(包括焦慮或沮喪)和受損的社會角色和人際關系。
補血益母顆粒在臨床應用中未見不良反應,是治療氣血兩虛兼血瘀型產后腹痛的一種...[詳細]
目的觀察補血益母顆粒治療功血的療效及副作用。方法 本研究將來自臨床的86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