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yī)學進展 > “不患癌癥”物種的相關基因被揭示
在6月3日英國《自然—通訊》期刊上的一篇遺傳學論文中,科學家們發(fā)表了盲鼴形鼠(Spalax galili)的基因組與轉錄組序列,揭示出盲鼴形鼠適應地下生活的基因變化。此研究給該物種適應地下生活相關的環(huán)境壓力提供了見解,同時指出了那些可能與其不得癌癥的能力相關的基因。
盲鼴形鼠是一種為了躲避捕食者和惡劣氣候而在地下洞穴中獨居的哺乳動物。它們的整個一生都在地下度過,而隨著時間推移,這個物種眼睛已基本退化,并演化出了獨特的生活方式——適應黑暗、缺氧并能應付地下生活帶來的大量接觸病原體。亦因此,它們是研究哺乳動物如何適應地下生活以及相關醫(yī)療應用的一個很好模型。更奇特的是,盲鼴形鼠與同為嚙齒動物的小鼠非常不同,人們幾乎還沒有發(fā)現(xiàn)此物種患過癌癥。曾有科學家認為,某些基因應在盲鼴形鼠身上扮演了防癌的關鍵角色。
在位于以色列迦密山的海法大學,伊維塔·尼沃與其研究團隊測序并分析了盲鼴形鼠的基因組與轉錄組,其針對的轉錄組,指的是整個基因組表達出的完整的RNA組。此次研究顯示,高水平的RNA/DNA編輯,減少了染色體重排,短散核重復序列(SINEs)的過分表達可能導致了該物種的缺氧耐力。研究人員同時指明了那些他們認為反映了盲鼴形鼠能力的重復遺傳因子與基因,包括在低氧環(huán)境下生活、擁有高度發(fā)達的挖掘活動和沒有視力等。
該團隊還報告稱,他們發(fā)現(xiàn)一些基因遭受了正向選擇,可能演化出了一套強化細胞凋亡和免疫炎癥反應的機制,很可能正是這些基因構成了盲鼴形鼠的某些基礎——譬如已發(fā)現(xiàn)的其不得癌癥及抗衰老的特征。
研究人員表示,此次的新成果給研究哺乳動物的適應性演化提供了基礎。同時,盲鼴形鼠身上的顯著特征,連同其基因組和轉錄組信息,提高了我們對適應極端環(huán)境的理解,并將提高該模型在生物醫(yī)學研究中的利用率,從而能在人類對抗癌癥、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等方面作出貢獻。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