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滴抗生素是臨床上進行藥物治療的重要用藥途徑,因其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便于血藥濃度控制等優(yōu)點,備受臨床醫(yī)生青睞。在靜脈給藥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抗生素使用、溶媒的選擇、液體變化以及合理的滴注速度。
聯(lián)合應用
臨床沒有明確指征不宜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不合理的聯(lián)用有僅不能增加療效,反而降低療效增加不良反應和產生耐藥性機會。因此要嚴格控制聯(lián)合用藥。以下5種情況可作為聯(lián)合應用抗生素的參考指征: ①混合感染。②嚴重感染。③感染部位為一般抗菌藥物不易透入者。④抑制水解酶的菌種感染。⑤為防止耐藥菌株的發(fā)生而需要長期使用抗生素類藥物者,而該類細菌極易產生抗藥性;如結核菌。
溶媒的選擇
抗生素注射液多為粉針劑,臨床應用時常用溶媒先將其溶解,然后再將其輸入到患者體內。溶媒的誤差將會造成抗生素理化性質的改變,從而發(fā)生降效或水解現(xiàn)象,不僅達不到有效的抗菌效果或殺菌的血藥濃度,反而會增強耐藥菌株的產生和藥物的不良反應。
多數(shù)抗生素可用生理鹽水作為溶媒,生理鹽水不僅起溶液的等滲作用,以減少對機體的**,而且對多數(shù)抗生素來說,生理鹽水也是一種劑型的穩(wěn)定劑。因此,生理鹽水對抗生素而言,是一種安全的好溶媒。以下把常用的抗生素粉針劑溶媒的選擇總結如下,僅供參考。
氨芐青霉素、頭孢唑啉、阿莫西林鈉/克拉維甲酸用0.9%生理鹽水作為溶媒;美洛西林鈉、阿洛西林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5%~10%葡萄糖或5%葡萄糖氯化鈉溶媒稀釋;頭孢曲松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0.9%生理鹽水、葡萄糖氯化鈉、5%葡萄糖溶媒稀釋;頭孢噻酚鈉、頭孢呋辛鈉、頭孢哌酮/舒巴坦鈉、阿奇霉素先用注射用水溶解,再用0.9%生理鹽水、5%葡萄糖溶媒稀釋;奈替米星用0.9%生理鹽水、葡萄糖為溶媒;培氟沙星用5%葡萄糖為溶媒;克林霉素磷酸酯用0.9%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為溶媒。
存放時間
抗生素穩(wěn)定時間在4h以上的占50%多,而40%多的抗生素穩(wěn)定時間在2h以下,因此要求抗生素溶解與稀釋操作在最短時間內完成,而且要盡快輸入患者體內。如果放置時間過長,除增加污染的風險外,還可能導致藥物降效水解,增加不良反應。
滴注速度
抗生素從靜脈滴入人體時速度要控制,一次劑量滴入時間不少于30分鐘。速度太快會引起游離藥物濃度過高,增加藥物的毒副反應;滴注速度如果太慢,藥物進入人體內的濃度達不到最低殺菌或抑菌濃度,起不到治療目的,反而會增加耐藥菌株產生的幾率。另外,由于滴注速度較慢,使藥物暴露空氣和光線下的時間過長,使一部分藥物不穩(wěn)定降效分解,甚至危及生命。
參考文獻
曾昭全,吳燕,六錫鈞.靜滴抗生素溶媒的正確選擇.海峽藥學.2003,15(3):72-74.
劉紅敏,閆懷平,武清華.抗生素在臨床應用中應注意的問題.臨床醫(yī)學.2002,22(11):48-49.
任沈霞.常用抗生素粉針劑溶媒的選擇.使用藥物與臨床.2006,9(1):39-40
多原發(fā)肺癌(MPLC)是指同一個體,一側或雙側肺內不同的部位,同時或先后發(fā)...[詳細]
目前,針對寡轉移病灶手術切除的研究較多,而在同一情況下涉及原發(fā)病灶手術切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