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又稱雪口病,為白色念珠菌感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見于新生兒和嬰幼兒,營養(yǎng)不良、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類固醇激素的患兒常有此病。新生兒多由產(chǎn)道感染或因哺乳時奶頭不潔及從污染的乳具獲得感染。
【診斷程序】
步驟一 是否存在鵝口瘡→重要疑診線索
多見于嬰幼兒,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類固醇激素的病史,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
步驟二 能不能不是鵝口瘡引起的口炎→排除線索
皰疹性咽頰炎:由柯薩奇A組病毒引起,好發(fā)于夏秋季,皰疹主要發(fā)生在咽鄂弓,懸雍垂和軟腭等處,有時見于舌,一般不累及齒齦和頰粘膜,頜下淋巴結(jié)可以腫大。
潰瘍性口腔炎:多由球菌引起,口腔黏膜廣泛充血,水腫粘液增多,繼之表現(xiàn)為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爛,可融合成大片并有纖維素滲出,形成的偽膜灰白色或淺黃色,擦去偽膜呈出血性糜爛面,多伴有發(fā)熱等全身癥狀,周圍血白細胞增高,中性粒細胞增多。偽膜涂片可見革蘭陽性球菌。
步驟三 確診的重要依據(jù)
口腔黏膜表面覆蓋白色乳凝塊樣小點或小片狀物,不痛,不影響進食,不易拭去,強行擦去可見紅色創(chuàng)面,不伴發(fā)熱等全身癥狀。在顯微鏡下可見真菌的菌絲和孢子是確診的重要依據(jù)。
【治療程序】
1.停用不必要的廣譜抗生素,加強營養(yǎng),補充維生素,積極治療全身性疾病。
2.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注意母親乳頭和乳具的清潔。
3.局部涂抹10萬-20萬U/ml制霉菌素溶液,2-3次/d.。
【臨床經(jīng)驗與注意事項】
1.若治療有效,粘膜斑多于3天后消退。
2.新生兒多由產(chǎn)道感染或因哺乳時奶頭不潔及從污染的乳具獲得感染,應注意局部清潔,不要強行擦口腔。
3.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及奶具的消毒,預防本病傳播。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nèi)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shù)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shù)理論、操作規(guī)范、材料器械、...[詳細]
意見反饋 關(guān)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quán)聲明 友情鏈接 聯(lián)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