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神經內科醫(yī)學進展 > MRA診斷顱內動脈瘤高敏感
研究背景
顱內動脈瘤多為發(fā)生在顱內動脈局限性擴張,是造成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腦血管意外中,僅次于腦血栓和高血壓腦出血,位居第三。任何年齡可發(fā)病,多數好發(fā)于40至60歲中老年女性,病死率和病殘率較高。為此,早期,及時,準確的識別顱內動脈瘤,對于降低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殘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 義。
多年來,DSA作為顱內動脈瘤篩查和診斷的金標準,但由于其創(chuàng)傷性、費時費力、價格高、合并癥多等缺點。CTA作為一種無創(chuàng)、快捷、 操作簡單、價格低廉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在臨床顱內動脈瘤的診斷中已可以大部分取代DSA造影檢查,在臨床的應用價值得到肯定。MRA為上個世紀90年代首 先報道并應用于臨床,對腦血管疾病的診斷有獨特的優(yōu)勢和巨大的潛力,其原理基于飽和效應、流入增強效應、流動去相位效應,形成兩種常規(guī)的技術,即為時間飛 躍法(TOF)和相位比較法(PC),前者應用較多。
MRA與CTA、DSA相比,更具有無創(chuàng)性、安全性,其優(yōu)點是無需注射造影劑,對病人無創(chuàng)傷性、無痛苦,亦無輻射性損害,造影劑反應和并發(fā)癥顯著減少,目前,MRA成為診斷顱內動脈瘤的首選的方法。
研究要點
該研究為一項系統評價和Meta分析。MRA檢查動脈瘤出現的假陰性和假陽性主要位于顱底和中腦動脈。配合放射科醫(yī)生徒手三維重建其診斷性能顯著提高,磁振造影的磁場強度為3特斯拉時診斷能力更佳。MRA診斷顱內動脈瘤其敏感性和特異性高。文章發(fā)表于《卒中》(stroke)雜志。
顱內動脈瘤最可靠的成像技術莫過于數字減影血管顯像(DSA),但DSA費時且具有創(chuàng)傷性,費用也較高,后來被CT血管造影所取代(CTA),但DSA和 CTA的造影劑可能致輻射和過敏,今日,刊登在《放射學》雜志的一篇文章也提示,造影劑殘留在腦內會導致腦部異常,應警惕造影劑所帶來的危害。磁共振血管 造影(MRA)應用于臨床,因其更具有無創(chuàng)性、安全性、無需注射造影劑,對病人無創(chuàng)傷性、無痛苦,亦無輻射性損害,造影劑反應和并發(fā)癥顯著減少成為臨床診 斷顱內動脈瘤的首選。
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MRA在臨床上的應用,針對這種情況,來自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醫(yī)學中心放射科的Anna M.H. Sailer博士等人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評估MRA對于診斷破裂顱內動脈瘤和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其研究結果在線發(fā)表于 2013年12月10日的《Stroke》雜志上,研究結果表明MRA診斷顱內動脈瘤時,敏感性和特異性高。
研究經4個電子數據庫中進行系統性檢索1998年1月至2013年10月的發(fā)表的相關文章,入選12項研究,并以MRA和DSA作為參照標準,兩個***的審 稿人評價了納入研究的方法學的質量。數據來源于符合條件的研究,綜合評估計算了所有的研究及其亞組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并且檢驗了研究的異質性,也評估了發(fā)表偏倚。
經 過謹慎的評估得知,納入的研究方法學質量高,樣本量大的研究結果具有的更高診斷價值,大多數的研究使用的是磁共振血管造影時間飛躍法(MRATOF),評估了960名患者,發(fā)現772名有動脈瘤。異質性參照敏感性和特異性為中度到高度??傡`敏度為89%.使用MRA檢查動脈瘤出現的假陰性和假陽性主要位于 顱底和中腦動脈。由放射科醫(yī)生徒手三維重建診斷性能顯著提高,磁振造影的磁場強度為3特斯拉時效果更佳 (P=0.054)
研究結論表明,使用MRA診斷顱內動脈瘤時,敏感性和特異性高。
讓我們首先從抗血小板療法來進行討論。毫無疑問的是,阿司匹林對于卒中的二級預...[詳細]
研究者正在嘗試使用一種有力的影像學檢查工具,對難以尋覓的癲癇病灶進行定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