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ICD-10:H65.3)。
行鼓膜置管術(ICD-9-CM-3:20.01)。
(二)診斷依據。
根據《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美國兒科學會、家庭醫(yī)生學會和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兒童中耳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小兒學組)。
1.癥狀:聽力下降,耳內閉塞感,部分有耳痛、耳鳴。
2.檢查:
(1)耳部:鼓膜色澤異常,呈淡黃、橙紅、琥珀色、灰藍或乳白色。鼓膜內陷,鼓室積液多時外凸,粘連明顯時為不張態(tài),光錐彌散或消失,鼓室內可見液平、氣泡。鼓氣耳鏡檢查見鼓膜活動受限。
(2)鼻咽部:可有腺樣體肥大或新生物。
3.純音聽閾測試:傳導性聽力損失,高頻氣骨導聽力亦可下降,少數(shù)患者合并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
4.純音聽閾測試(6歲以下小兒可采用小兒行為測聽):骨氣導閾值升高。
5.聲導抗測試:鼓室導抗圖為B型或C型,聲反射引不出。
6.內鏡檢查:成人排除鼻咽癌,兒童可了解腺樣體對咽鼓管咽口阻塞情況。
7.根據患者情況可選擇影像學檢查:顳骨CT,鼻咽部CT或鼻咽側位x線攝片。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美國兒科學會、家庭醫(yī)生學會和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會),《兒童中耳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草案)》(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編輯委員會,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小兒學組)。
鼓膜置管術:適用于中耳乳突積液3–6月未愈。
(四)標準住院日≤5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ICD-10:H65.3分泌性中耳炎疾病編碼,并有下列情況之一:有較高危險發(fā)生言語發(fā)育障礙(原有感音神經性聾、顱面部發(fā)育異常及神經和認識障礙、精神運動發(fā)育遲緩和腭裂);已有言語發(fā)育延遲;復發(fā)性急性中耳炎伴分泌性中耳炎;鼓膜有嚴重的內陷袋形成伴或不伴粘連;分泌性中耳炎持續(xù)3個月以上。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但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術前準備≤2天。
1.必需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guī)、尿常規(guī);
(2)肝腎功能、電解質、血糖、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篩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4)胸片、心電圖;
(5)純音聽閾測試或小兒行為測聽、聽覺誘發(fā)電位、聲導抗測試。
2.根據患者情況可選擇的檢查項目:
(1)內鏡檢查;
(2)顳骨CT、鼻咽側位X光攝片。
(七)選擇用藥。
預防性抗菌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應當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執(zhí)行,預防性用藥時間為1天。
其余用藥參照相關疾病及其術后用藥。
(八)手術日為入院后3天內。
1.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或局麻。
2.手術方式:見治療方案選擇。
(九)術后住院治療≤3天。
1.必須復查的檢查項目:根據病人情況而定;
2.術后用藥: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wèi)醫(yī)發(fā)〔2004〕285號)合理選用抗生素。
(十)出院標準。
1.一般情況好,無耳流膿液。
2.通氣管位置好。
3.沒有需要住院處理的并發(fā)癥。
(十一)變異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響手術的合并癥,需進行相關診斷和治療等。
2.出現(xiàn)手術并發(fā)癥,需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二、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路徑表單
適用對象:第一診斷為分泌性中耳炎(ICD-10:H65.3)
行鼓膜置管術(ICD-9-CM-3:20.01)
患者姓名:性別: 年齡: 門診號: 住院號: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標準住院日:≤5天
點擊下載: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路徑表單
免費下載:分泌性中耳炎臨床路徑
臨床中有部分為EGFR耐藥突變的患者,如EGFR Ex2Ois,這部分人群...[詳細]
腹部外科手術是普外科治療的核心手段,但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一直是影響患者康復及...[詳細]